科技行业再次崩溃。一位80年代出生的老板拿走了

在资本的世界里,崩溃总是比预想的来得更早。有一天,我的老板在办公室开会,但第二天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。数千名员工仍在制定产品路线图时突然成为空壳公司的受害者。 2025年春天,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。一家名为吉木科技的公司总裁毫无征兆地携巨款潜逃并失踪。 更可笑的是,他临走时留下了一张A4纸。本文是致数百名员工和投资者的最后一封告别信。 01 故事始于一位住在浙江省小镇的年轻人。 1983年,王启明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,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。毕业后,我在杭州一家科技公司担任工程师。虽然他性格严肃、脚踏实地,但他觉得兼职没有前途。工作。 2019年,他带着几百万积蓄来到上海,注册了一家名为极目科技的公司。名片上写着“AI算法、智能风险管理、技术和金融解决方案”,给人一种非常优雅的感觉。然而,其真正的核心业务是披着“技术外衣”的网络借贷平台。 当时,网贷风头正劲。王启明懂技术,能创造系统。他还懂营销,善于讲故事。他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,演讲专业、自信、精英,逐渐在投资圈建立人脉。短短两年时间,极目科技已从几十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千人规模,办事处遍布全国,营收数万。王启明开着豪车,穿着定制西装,口中不停地说着“科技创新”和“普惠金融”。没有人想到这一切繁荣不过是流沙造成的幻象。 02 极目科技表面上表现不错,但资金流向却早已千疮百孔。该公司的模式是拆东墙补西墙,以高利率吸引投资,然后以更高的利率放贷,维持虚假繁荣。这是一个典型的依赖交通运输的例子。随着监管收紧和用户流失,现金流开始枯竭。但在内心,王启明仍然保持着一切都很好的假象。 员工们注意到,尽管他们的工资单照常发放,但他们的工资却被推迟了。在他们完成的小组中,退款审核确实被延迟了好几次。年底还召开了大型年度股东大会。舞台灯光闪烁,主持人疯了。王启明举杯致辞:“我们要做金融行业的领导者金融科技!”没人知道,他那天晚上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逃亡路线。032025年3月的一天,吉姆科技总部依然人满为患,午饭后,王启明像往常一样乘车离开办公室,谁也没想到,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屏幕上。下午,几位高管被召集召开紧急会议。办公室里空无一人,只剩下一张A4纸和一个U盘。 桌子。纸上写着几行字。 “管理公司很困难,我真的无法支持。我要感谢所有同事的努力。我决定暂时辞职,寻找解决办法。我希望未来情况会有所改善。” 没有日期或签名,只有熟悉的字体。 USB 闪存驱动器包含一份简单的财务报表。公司账户内资金不足100万。同时,根据内部统计,2019年的总金额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超过2000万,未支付的投资金额也达到了62亿。整个公司爆炸了,员工挤满了电梯入口、会议室和走廊。有的哭了,有的被训斥,还有的坐在电脑前傻眼,因为上午加班优化代码,下午就成了受害者。 04因警方介入,发现极目科技半年多前就开始撤资。公司账户复杂,层层空壳公司要么跨境经营,资金长期被汇往离岸账户。所谓“科技创新企业”,其实只是资本黑洞的包装版。这场风波的受害者不仅是投资者,还有800多人。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。他们的生活永远改变了。有些人贷款买房,但现在他们的付款已停止。有些人刚结婚准备生孩子,却连产假福利都没有。一些应届毕业生首次被迫离职。 一名工程师在社交平台上写道。 “我以为加入科技公司就意味着拥抱未来,没想到却遭遇了人性丑陋的一面。”更讽刺的是,王启明介绍自己是一名企业家,“跑路前先负责”。他留下了一封“告别信”,上面写着:“我不是骗子,我只是无能。”但事实是他从不回头。 05 极目科技不是第一家出逃的公司,也不会是最后一家。但它却让人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现实。在资本狂热的时代,信任往往比金钱更容易被挥霍。近年来,我们已经熟悉了围绕大型科技公司崛起的神话:创业、融资、首次公开募股和收购。故事看似不同,但逻辑相似。企业家以“未来”为包装,以“概念”为跳板。投资者关注新闻,员工等待他们的行动,市场被一波又一波的故事刺激。 但当泡沫破裂时,剩下的只是麻木,而不是教训。媒体报道了一段时间,网络批评了一段时间,但随后一切又照常进行。社会对“逃避”越来越宽容。即使数十亿被拿走,只要手册还在,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。然而,真正的受害者却是为此付出代价的普通民众。他们不是风险投资家,他们只是靠工资养家糊口的普通工人。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,他们没有议价能力,也没有安全网。 06 王启明至今下落不明。警方追踪的线索最终出现在一个东南亚国家的移民记录中。公司的乐gal身份被撤销,以保障员工权益为目的的QQ群继续大放异彩,却日渐沉寂。这个故事到了这个地步,就没有必要去寻找结局了。因为这件事的真正意义不是钱为什么没了,而是我们为什么还相信“下一个王启明”。 太多的谎言被忽视,并以科技的名义融入梦想。然而,一个时代的成熟,并不在于它能产生多少独角兽,而在于它是否有勇气直视被光环遮蔽的黑洞。创业的故事不仅要讲激情和资本,更要讲责任和利润。在泡沫破灭的声音中,那张A4纸被留下了。这不是一封告别信,而是一面反映时代真实状况的镜子。 声明:个人创作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本文已上传并发布由网易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本人发表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我们仅提供网易信息披露平台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